• 人生就是博

  • 生物质能前景不可小觑

    2017年11月14日

    近几年,国内大力推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持续加大对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设备 、生物质燃料基地建设、生物质供热项目、生物质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就能源量而言,生物质能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煤炭 、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根据中国工程院《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含太阳能的清洁能源开采资源量为21.48亿吨标准煤 ,其中生物质能占54.5% ,是水电的两倍和风电的3.5倍。且在新能源中 ,生物质能是唯一可再生的碳源 ,并能转化为固态、液态、气态燃料。可以说 ,生物质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

    从全球看来 ,生物质多联产发电、生物天然气的技术 、装备和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已经成熟,产业规模正在快速扩展。但在我国 ,生物质能获得的关注和认同远不及风能 、太阳能。而欧洲的生物质能是其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分支 ,比重高达60% 。由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世界大势中,中国在生物质能的起跑线上已经落后,应该比任何国家更加重视发展生物质能源。

    自2016年底  ,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之后 ,我国对于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就一直利好不断。作为一个农林废弃物资源丰富,城市垃圾亟须资源化处理的大国,生物质能发电供热都将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

    据预测 ,到2020年,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新增投资将接近2000亿 ,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投产项目600多个  ,并网装机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

    相关举措

    第一,生物质原料供应需要多元化发展。要走出“与民争粮 、与粮争地”的困境,利用非粮原料生产生物燃料 。发展生物质能最具争议的是影响食物供应。欧洲提出,2020年前 ,可再生能源要站交通运输能源使用量的10%,但这些燃料必须是基于废弃物或者其他不涉及粮食生产的作物制备而成的更加先进的产物 。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二代生物质燃料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发展已渐入佳境,这也对生物质原料供应的多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收集体系 。生物质能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难以集中利用,回收和运输的成本极高。我国生物质原料数量虽然巨大 ,但来源较为分散,与西方农场化耕作模式有较大差别,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收集体系。

    第三,发展生物质能的目的之一是改善生态环境 ,切不可适得其反 。目前在北京郊区 ,生物质能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很少得到有效利用。我国每年烧秸秆1.5亿吨,部分地区重雾霾问题 ,原因之一就是燃烧秸秆 。工程副产品的再利用(回收)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不仅影响到生物质能项目的持续运营,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

    第四 ,要将走规模化 、产业化发展道路。由于我国生物质能源起步较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市场主体只是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民营企业 ,这些企业在技术、装备 、能效和盈利等方面整体上水平不高,生物质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渠道也比较单一 。应立足我国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的需求,发挥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生物质燃气战略新兴产业 ,形成一批以自主知识产权武装起来的生物质能源生产加工企业,以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加快生物质能源的商业化进程。

    第五 ,坚持自主开发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路线。我国生物质能源技术科研机构分散,专业人才匮乏,并且技术研究、推广以科研力量较为薄弱的中小型企业为主,在一些简单技术改造 、组装上能力尚可 ,一旦涉及重大技术攻关则显得力量不足。结合我国目前发展情况 ,应重点培育气化合成生物燃油 、糖平台转化生物油品,以及生物天然气三项产业化技术与装备的系统集成。

    最后 ,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加强后期管理。这一点也是经常被忽视的。三分建 ,七分管。生物质能项目的运行好坏与后期管理维护水平密切相关 。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佚名)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