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新能源装机下滑 海上风电却一枝独秀

    2018年9月11日

    知名市场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e(原MAKE)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海上风电取得突破进展,新增吊装容量达到1.18GW(320台风机机组) ,同比增长93% ,这是国内首次年吊装量突破1GW;2018年,预计国内海上风电新增吊装容量将进一步增长至1.6GW。

    从2016年起,中国海上风电就步入了快速发展期 。2016-2018年,国内海上风电吊装容量年复合增长率接近64% 。中国海上风电的快速增长,与陆上风电及光伏,新增装机甚至下滑的情景 ,形成了鲜明对比 。

    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业持续快速增长后 ,受“531新政”压缩指标影响 ,下半年光伏市场预计将大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今年全年国内市场装机约35GW,上半年国内光伏装机已经超过了24GW ,这意味下半年仅有约11GW的市场空间,而去年下半年同期装机超过了25GW 。

    去年中国风电新增风电并网装机15.03GW 。新增装机容量较2016年减少4.27GW、较2015年减少17.94GW。

    经历“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的低速增长 ,海上风电将在“十三五”(2016-2020年)迎来第一个快速发展期 。海上风电率先在开发风险较低的江苏海域等低风速地区打开局面 ,后续逐步将拓展至福建、广东海域等高风速地区。

    时下,国内海上风机制造业呈现上海电气一家领跑 ,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多家紧随其后的产业格局。后续随海上风电市场扩大,更多厂商的海上风机机型将获得运行经验 ,海上整机企业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海上风电迎来快速发展期,近海项目成本降至1.3万元/千瓦

    “十二五”期间,海上风电经历了一段低迷的发展期 。国家能源局原规划并网海上风电5GW ,但据Wood Mackenzie统计,截至2015年底,国内海上风电并网容量仅为789.5MW,完成率仅15.8%左右。

    2014年是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关键一年 。该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三大海上风电支持政策,其中意义最重大是发布了海上风电上网电价 ,即潮间带海上风电项目的上网电价0.75元/千瓦时 ,近海项目上网电价0.85元/千瓦时。

    出于对海上风电开发的高风险 、高成本因素的考量 ,加之海上风电技术、产业链尚未发展成熟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电价偏低。而且,彼时风电开发商的重心还在陆上风电,最终海上风电建设不达预期。但由于政策支持,海上风场进入大批量核准期 ,为后续海上风电爆发式增长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陆上风电的开发受预警机制及资源分布的影响,开发重心向中东部及南方地区低风速资源区转移,但随近年的大规模开发,较好的低风速资源开发已接近尾声,剩余资源受竞价机制、审批及征地困难等因素困扰 ,进展缓慢 。

    同期,海上风机技术与配套产业链逐步成熟,开发成本进一步降低 ,促使海上风电快速增长 。Wood Mackenzie电力与可再生能源亚太区总监孙文轩告诉无所不能 ,以安装船为例,2016年间在役安装船仅有10艘左右 ,预计2018-2020年,安装船的数量将翻倍。从成本看,安装船的使用价格也将呈现下降趋势。

    2014年前 ,国内潮间带海上风电项目开发成本约为1.7万-2万元/千瓦 。如今 ,以江苏沿海为例,近海海上风电项目成本已下降至1.3万-1.4万元/千瓦。一般来说 ,近海海上风电项目开发成本要高于潮间带项目

    以江苏沿海的风资源,海上风电项目内部收益率约为8-10%。在福建 、广东等地海域,投资成本更高 ,约为1.8万-2.2万元/千瓦,但由于风资源更为优越 ,内部收益率可达到10-12%。

    今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通知要求,2018年“未确定投资主体的海上风电项目应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和确定上网电价”,2019年“海上风电项目应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和确定上网电价。”

    目前看来,这一竞价政策对海上风电影响较小。无所不能从Wood Mackenzie了解到,截至2018年6月30日,国内目前含已建、在建、立项的海上风电项目已达45GW,其中绝大部分为在建、拟建项目 ,在今年年底前获得核准的项目 ,同样可以规避竞价政策。

    WoodMackenzie预计,至2020年末,国内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将达8.8GW,超出国家能源局“十三五”规划的5GW目标。

    孙文轩认为,现阶段海上风电速度较快 ,发展存在一定风险 ,包括技术与设备的可靠性、极端海况带来的运行维护风险等。“下一阶段的开发节奏要看未来2-3年内海上风场的运行情况,要看国内风机能否经受住考验。”

    海上风机三雄并立,上海电气遥遥领先

    与陆上风电发展历程不同,外资海上风机在这一轮海上风机的增长期毫无声音。世界最大的海上风机制造商西门子,通过与国内上海电气合作,以技术许可的方式授权上海电气生产海上风机产品。

    维斯塔斯,与三菱重工合资成立MHI维斯塔斯海上风电公司,是世界第二大海上风机制造商,暂未涉足中国市场。

    今年7月,通用电气宣布将在广东设立亚太区首个海上风电运营和研发中心 。但目前通用电气在国内的海上风电机型是6MW平台,业绩主要在三峡兴化湾一期试验风场有3台风机,今年上半年刚完成并网。

    西门子是最早进入海上风电的风机制造商,在1991年建设了全球首个海上风电场 。得益于西门子海上风机丰富的运行经验,上海电气在国内的海上风电市场一路领跑 。

    Wood Mackenzie统计,2017年 ,国内共有8家整机企业在海上风电领域有新增吊装容量 ,其中,上海电气领跑 ,新增吊装592MW,市场份额达到50.3% 。

    2014年年底 ,上海电气引入的西门子4MW海上风机投产,这也是西门子全球最受欢迎的海上风机产品系列 。很快,上海电气4MW系列成为了国内海上风电市场的绝对主流机型 ,帮助上海电气奠定了在国内海上风电市场的领导地位 。

    2016年,跟随海上风机大型化趋势,上海电气又引入西门子旗舰产品SWT-6.0-154 ,也很快获市场认可 。2017年7月,上海电气又在引入的D7平台基础上 ,发布了最新SWT-7.0-154机型,将海上风机带入7MW时代。

    跟随在上海电气身后的 ,是金风科技和远景能源,相比其他国内风机制造商 ,金风和远景拥有相对较多的海上风机运行记录。

    金风科技海上风电业绩集中在其2.5MW/3MW机型上 ,主要应用在江苏潮间带风场上。远景在海上风电市场主打产品是4MW平台 ,其吊装记录集中在近几年 。

    截止目前,海上风机市场的大型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知情人士透露 ,在福建 、广东的海上风场招标中 ,已经明确要求招标5MW以上机型。

    各家厂商纷纷推出各自的大功率机型。紧跟上海电气,金风科技去年推出了自己GW6.X机组平台 ,共有三种机型,分别为GW154/6700、GW164/6450以及GW171/6450 ,其中最大功率的GW154/6700已达到6.7MW。

    远景能源2018年初推出了4.5MW海上风电机型EN-148/4.5MW。预计将在2019年推出5MW样机 。

    目前这些新推出的大功率机型,除上海电气机型有西门子的运行经验支撑外,其他机型运行经验尚缺。

    海上风机市场三雄并立的市场格局将很快发生变化。国内排名前十的风机厂商几乎都推出了自己的海上风机产品,业内普遍认为 ,随后续海上风电市场的扩大,这些厂商将打破运行经验的门槛 ,整个海上风机市场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 。

    盐城将是必争之地,规划容量达777万千瓦

    盐城市是江苏省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由于江苏省在中国海上风电开发中的核心地位 ,盐城市将成为海上风电开发的必争之地 。

    在开发进度上,江苏省首屈一指 。江苏省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 ,江苏全省海上风电核准已经554万千瓦,并网212万千瓦,占全国的70%,并网规模遥遥领先全国。

    而在江苏的各地级市海上风电建设中,盐城市又处在核心地位 。国家能源局确定江苏海上风电规划容量为1255万千瓦 ,其中盐城开发容量为777万千瓦 ,占江苏全省规划总量的62%。

    目前盐城市拥有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14个,总装机容量331.25万千瓦;6个海上风电项目已建成 ,总装机111.25万千瓦;核准在建5个风电项目,总装机140万千万。预计到今年底 ,盐城市场海上风电规模将达150万千瓦 ,无论项目数和规模总量都位列全国第一。

    海上风机厂商正围绕盐城积极布局 。金风科技是最早在盐城布局的风机制造商 ,早在2009年 ,金风就在盐城建立了江苏金风公司 ,10年发展 ,江苏金风公司已经成为金风唯一可生产全系列机组的生产基地,其中包括海上风机。

    上海电气紧随金风之后 ,2010年就在盐城东台县投产了一期生产基地,主要生产2MW和2.5MW风机 ,二期将产品线扩展到3.6MW海上风机。

    远景在盐城射阳县的一期风机总装工厂今年6月投产,专门生产远景4MW系列海上风机,满负荷每月可生产10-15台海上风电机组 。

    海上风电现阶段集中在江苏 ,是因为江苏海况较好 ,相比福建、广东对风机要求较低,后续海上风电开发重心将逐渐向风资源更好 ,海况也更为复杂的福建 、广东转移。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中国能源网)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