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氢能源概念被热炒 专家:可能因更懂行 所以没买股票

    2019年5月7日

    2019年春天的A股市场热点频现,之前,猪肉、OLED 、工业大麻等概念均被热炒,“氢能源”也频频上榜 。

    作为燃料电池可使用的一种能源 ,氢能因其较高的能量密度及优异的环保特性而被看重。再加上政策上的扶持,市场迅速点燃对氢能的热情。

    与资本市场的“激情燃烧”所不同,目前,不少氢能行业人士对行业发展态度较为冷静。有观点认为,长远看行业虽颇具前景,但短期内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尚难解决,行业还需投入更多时间进行培育 。

    目前,A股已有不少上市公司涉足氢能业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不同软件查询发现 ,目前多达30~50家上市公司头顶氢能概念。但须注意的是 ,其中有些公司可能是在“蹭”概念。

    众多上市公司涉足

    氢能源目前主要的应用是氢燃料电池 。

    当前 ,涉足氢燃料电池领域的上市公司包括雄韬股份、潍柴动力 、中国动力等。

    其中,雄韬股份旗下有多家从事氢燃料电池业务的子公司;2018年11月,潍柴动力与相关方设立公司,涉足业务为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中国动力目前正在对氢燃料电池的工程化应用进行实地测试。

    当前,而燃料电池应用的下游 ,投资者主要看中的是在大巴车、物流车等车型上的应用。

    上市公司方面 ,福田汽车已完成轻卡燃料电池技术研究 ,并交付25台样车投入示范运营;东风汽车当前页在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但电池系统是外购的) ,并实现了很少量的销售 。

    氢燃料电池产业链,自上而下还包括了制氢 、储氢  、运输、配套等环节。

    类似充电桩与纯电动汽车的关系,氢能源汽车需靠加氢站补给能源。上市公司方面,厚普股份已在加氢站领域逐步形成了覆盖整个产业链的服务能力 ,京城股份子公司去年也曾收购一家从事加氢站设备业务公司的股权。

    氢气来源一般为工业副产或水电解制氢 ,目前还没有公司专门开展这部分业务。储氢方面,中材科技等公司均有涉及。

    因氢能概念非常火热 ,不少公司也在想方设法与氢能联系起来 。

    例如锂电设备制造商先导智能,近日其对外表示 ,公司已成立燃料电池事业部以作相关储备。

    还有企业是被投资者冠以氢能源概念 ,比如华菱星马,3月初 ,公司因被投资者视为氢能源概念公司从而股价大涨 ,此后公司于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 :氢燃料车型尚在筹划阶段。

    因金属铂可在电解水制氢过程中充当催化剂 ,贵研铂业也被部分投资者及媒体视为氢能源概念股 。4月18日,贵研铂业公告称,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尚处于实验室阶段,距商业化还存在较大差距。截至目前,公司不涉及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的产品。

    业内冷静看待炒作

    氢能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如何,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资本市场一度十分热衷于对该板块的炒作。

    再以华菱星马为例,2月28日至3月8日7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区间涨幅高达91% 。或许是因为华菱星马的业务为研发与产销重卡、专用车等,而现阶段氢燃料电池在汽车领域的主要应用就包括重卡、专用车,因此公司被不少投资者看重。此外 ,已涉足氢能业务的潍柴动力 、厚普股份等公司 ,其股价涨幅也较大 。

    除了美锦能源近期在东方财富取代浙江龙盛成为最高关注度股吧外,氢能行业的火热,还表现相关行业会议的火爆上。4月22日 ,一场氢能行业会议在成都举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活动的多场论坛都比较火爆——内容即便很专业 ,现场都是人头涌动 。活动方安排参观企业时名额有限,导致一些没能成功报名的人多次与主办方沟通以求获得参观名额 。由此亦可见目前氢能源领域受关注的程度 。

    氢能行业高热度下,行业亦有一些冷静声音。该次会议中的一个插曲是,一位投资界人士向行业学者提问 :“最近氢能股票不错 ,买了吗 ?”这位学者表示“没买”,之后其又称 :“可能是因为我对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更了解吧。”

    新能源领域相关企业对于氢能发展的难度是最清楚的。一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此前曾提到:“氢燃料车的系统比较复杂,需要燃料堆、控制系统、水处理等环节 ,其中燃料堆对于所使用的材料要求特别高 ,材料价格也很高 ,导致它成本很高。氢燃料车现在的用途比较特殊 ,加上出于成本和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它的商用化普及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应用和发展 。”

    同时,新涉入该项业务,也难给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带来足够支撑 。

    厚普股份4月18日曾表示 ,公司氢能业务属于起步初期,目前在手订单1000万左右,不足以影响公司的收益;2018年度公司氢能业务收入不超过合并报表营业收入的5% 。

    东方电气的氢燃料电池已有少量应用,此前其旗下公司投建的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已投用。但据东方电气一位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氢能规模不大,业务短时间内难给公司带来支撑。但公司已有研究成果 ,并做好了量产准备。

    一位新能源行业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 ,氢能目前在技术、成本及安全性方面都存在不少课题需要攻关,行业虽景气度很高 ,但究竟能发展到哪一步还有待观察。

    作为颇具前景的朝阳行业,资本市场先行反映氢能行业的价值也属合理,但行业尚处起步阶段,未来还有较长发展时间,期间可能蕴藏的风险因素也须警惕 。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中国能源网)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