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补贴腰斩阵痛初显 对锂盐市场影响几何

    2019年7月9日

    回溯今年1-5月,国内碳酸锂价格保持理性平稳,均价在7.85万/吨左右徘徊,在经历5月上旬的短暂反弹后 ,6月中旬又恢复低位运行 。

    补贴腰斩“阵痛”效应开始显现,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增速出现放缓迹象,三季度新能源车市能否保持增速对于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至关重要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后续走势,将决定着上游锂盐市场的发展。

    回溯今年1-5月,国内碳酸锂价格保持理性平稳,均价在7.85万/吨左右徘徊,在经历5月上旬的短暂反弹后,6月中旬又恢复低位运行。

    尽管锂盐市场价格疲软,但业内人士普遍对其前景保持乐观态度 。其支撑观点在于 :

    一是,新能源补贴退坡对锂行业影响有限 ,双积分政策 、补贴配套政策出台、新车集中上市等多重因素大概率保障新能源汽车增长。

    二是 ,随着动力电池“白名单”废止,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加剧,国内头部企业、国际巨头及背靠资本/“国字头”企业加速产能扩张,对上游原材料需求保持增长 。

    三是,很多锂盐厂家的规划产能并没有如期释放,市场没有出现严重供给失衡的情况。同时 ,考虑到当前价格下跌与投资回报率,部分产能扩张已经延后或者停止 。

    四是,锂盐价格 、市场需求震荡,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小碳酸锂企业将面临淘汰局面 ,以成本、品质取胜的锂盐巨头依然会稳企行业顶端  ,在长单销售策略调整下,未来利润增长依然可期。

    短期来看,下游行业政策变动,导致锂盐行业价格承压。长期来看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战略性定位和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鼓励态度并未改变 ,将有利于促进汽车企业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加速淘汰行业落后产能,促进锂电池行业及锂盐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

    补贴退坡对锂盐行业影响有限

    基于对2019年补贴大幅退坡的既定预期,以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技术不断提升,规模化制造成本持续下降 ,虽然产业链企业受新能源补贴退坡存在一定压力,但整体影响有限。

    一方面,整车企业通过规模化 、集成化 、平台化和费用管控应对补贴退坡,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压力下 ,整车企业通过规模化、集成化、平台化和费用管控降低成本 ,弱化补贴退坡带来的负面影响 。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相关产业通过提升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应对补贴退坡 。目前,三元电池系统价格已降至1.2元/Wh左右,磷酸铁锂电池系统已经在1元/Wh左右,价格仍在持续下探中。

    与此同时 ,宏观政策层面的调整与实施 ,也在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 ,进而保障锂盐行业的持续增长。

    一是双积分政策的实施。根据双积分政策,对于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进口量达3万辆以上的企业 ,从2019年度开始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 ,其中 :2019年度、2020年度的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 、12%,2021年度及以后年度的积分比例要求另行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针对“双积分”政策的相关调整方案正在讨论论证阶段 ,公开征求意见有望在年内完成,待各相关部委会签后将择机正式发布。但是今年或仍将以原政策要求比例实施 。

    二是动力电池“白名单”的废止也将重大利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无论是从行业充分竞争,还是更强产业链体系的建设 ,都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改革开放深化,对车市发展促进很大。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在新能源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 ,国际主流车企纷纷宣布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动力电池环节,今年以来,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 、国轩高科、欣旺达 、瑞浦能源 、万向 、鹏辉能源、利维能、亿纬锂能、蜂巢能源/捷威动力、远景AESC等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包括LG化学、SKI、大众、PSA集团等国际车企/动力电池企业都在加速开启或规划产能扩建模式,这也将促进上游锂盐行业的长远发展。

    锂盐巨头在手订单充足

    从上游锂盐巨头的发展情况来看 ,销量情况依然保持良好 ,在手订单充足,产销利用率高,产能持续扩张,也直接反映了补贴退坡对锂盐行业影响有限。

    天齐锂业表示,公司锂化工产品的销量总体保持稳中有升趋势,各个季度的销量情况未因补贴政策变动而发生不利影响,同时,公司锂化工产品的产销率始终保持在超过90%的较高水平。

    从执行订单情况来看 ,截至2019年5月31日,天齐锂业正在执行中的一年期及以下的合同涉及锂化工产品销售量约1.3万吨 ,其中尚未交货的锂化工产品总量超过6000吨。

    同时 ,根据天齐锂业与下游稳定客户群保持的签订短期订单的交易习惯 ,预计2019年下半年,公司仍会有较大数量的新增短期订单,保障产品的销售。总体看来,公司在手订单充足,生产经营情况良好。

    高工锂电获悉 ,天齐锂业正在逐步提高长单比例 ,销售策略与国际惯例接轨。目前,公司已与部分重要海外客户如LG化学 、SKI 、Ecopro等签订了年单或长期订单,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锂化工产品采购事宜进行了约定,其中时间跨度最长的协议约定了未来5年的采购安排 ,预计未来总采购量超过8万吨 。

    另一厢,赣锋锂业从去年年底开始也已经与包括大众 、宝马、特斯拉等多家国际一线车企签订了长期战略供应协议 。

    可以看到,面对当前电池上游原材料的成本上涨压力 ,选择与电池原材料上游供应商保持稳定供货关系已成为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的“明智之举” 。

    赣锋锂业表示,公司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短期的价格调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公司也在有序扩张产能布控 。公司的策略是 ,有计划的扩张,只有当客户的需求量很明确后才会制定扩张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锂盐巨头合作模式倾向签订长单合同 ,采用固定价格或变化价格 。签订中长期供应合约有利于增强客户粘性 、锁定未来销量,也有利于实现销售地区多元化、增强抵抗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中国能源网)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