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秦海岩:可再生能源 架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桥梁

    2020年6月30日

    近几个月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全球的生产、生活秩序,为人类社会按下了“暂停键”。在人类被“禁足”期间,大自然获得难得的喘息机会。野生动物走上空旷的街头悠然闲逛 ,工厂停工后天空再次变得蔚蓝,多地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此类新闻频现报端,让公众真切体会到长久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压迫 。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正是意在促使人生就是博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

    从畏惧到渴望征服自然,再到追求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演变的背后,一个最重要的驱动来自生态环境的压力。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 ,尤其是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全球变暖 、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加重,迫使各国纷纷调整原有的发展模式 ,选择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能源转型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被视为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举措,这也成为近些年来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蓬勃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全球总发电量中所占的比重超过26%,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力来源。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成为全球最大电力来源,在全部发电量中的占比有望达到57%。一个清洁 、低碳的全球能源体系正在形成。在我国 ,截至2019年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94亿千瓦 ,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9.5%。随着成本的下降,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不断扩大和彰显 。目前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每年可以吸引数千亿元的投资,并创造几百万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相关研究表明,到203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将替代化石能源3亿吨标准煤 ,节水36亿立方米 ,相当于2亿人口全年的基本用水量 。相较于煤电,到203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外部环境收益将达到0.3元/千瓦时,届时风光发电预计带来的外部环境收益合计4560亿元。

    展望未来,为了加速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业界仍需要以创新为抓手,积极开展前沿领域的研究,全面拥抱数字化技术 ,依托5G 、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加快技术迭代速度 ,深入挖掘产品和项目的降本增效潜力 ,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 。在此过程中,一方面 ,国家应当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从政策层面为激励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将互联网创新基因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加大研发投入 。

    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人与自然则是一个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 。疫情终将过去,但善待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却是永恒的话题 。可再生能源是自然的宝贵馈赠,人生就是博应当予以大力开发、充分利用,通过绿色能源在人与自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二者的和谐共生 。

    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