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中央深改委会议强调资源节约,百万亿元低碳化投资需求风口蓄势待发

    2022年9月13日

    进入9月,多个平台纷纷上线了购物节活动 。最近 ,一直想给父母换一台大冰箱的小陈在多方挑选中陷入了迷茫 :他想购买一台质量好 、能耗低的冰箱,如果买国产品牌 ,上千块就能买到二级甚至一级能耗的;但如果买进口品牌 ,价格基本上都要翻一倍。“但我觉得只要能买得起,还是尽量买个能耗低的,毕竟电价越来越贵了 ,冰箱又得一直开着。”小陈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像小陈这样,将能耗高低视为购买电器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维护国家资源安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之一 ,节约资源也逐渐成为一项社会共识 。

    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意见》在内的五份文件。这是继2021年8月底中央深改委会议提到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后 ,时隔一年再次对这一领域进行强调。

    会议强调 ,要综合运用好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加快建立体现资源稀缺程度 、生态损害成本、环境污染代价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不断完善和逐步提高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能耗、水耗 、物耗标准 ,促进资源科学配置和节约高效利用。

    据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观察,即使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但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工业企业都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低碳节能的技术改造中。“他们也认可这是一个基本的大方向,是未来竞争的基础。”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

    地方政府争“低碳”

    “十四五”期间 ,无论是国家部委还是地方政府 ,都将推动高重点领域向低碳节能转型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

    2021年11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 ,同时配套发布了《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 ,对标国内外生产企业先进能效水平,确定了五大高耗能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对需开展技术改造的项目 ,要求各地明确改造升级和淘汰时限以及年度改造淘汰计划。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仅2022年下半年以来 ,浙江 、湖南等多省都出台了鼓励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措施。6月13日 ,湖南省印发了《湖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 ,提出要将绿色低碳转型贯穿于制造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目标是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降低14.5%,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2% ,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000万吨 。

    7月1日,浙江省印发《浙江省工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行动计划(2022-2024年)》,旨在以工业企业、园区为主阵地 ,以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为主抓手,大力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装备,全面促进浙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目标是经过三年努力 ,推动全省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碳排放 、水耗分别下降10%、12.5%、10%以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

    薛涛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低碳转型是一个产业升级的问题,地方想要将单位GDP水耗、能耗较高的产业关停,“腾笼换鸟”招来高端产业,比拼的就是各自的招商环境了 。像浙江省提出了很高的节能降耗目标,包括控制园区的用水总量 、要求出水达到能够回用的标准,那些低端的企业扛不住这么高的成本 ,只能离开 。而浙江本身人才集聚、金融集聚、产业集聚 ,它可能有足够的空间去选择高端的企业进入高档工业园区。

    百亿元风口蓄势待发

    此次中央深改委会议也强调 ,要突出抓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资源节约,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促进生产领域节能降碳。

    事实上,在部委、地方多重政策的鼓励下,工业企业增加对低碳节能技术投入的动力确实有所增强。“一般企业希望6-7年能够回本 ,低碳节能的技术改造也许需要10年才能回本 。虽然看上去回报期其实并不是很合理 ,但企业还是愿意做 ,因为担心错过了这个技术之后,被政策或者市场给淘汰了  。”薛涛说。

    在五大高耗能行业中,钢铁业的低碳转型开始较早。中钢协9月数据显示 ,全国已有30家企业、1.72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工作钢铁业低碳转型工作正有序开展。全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投资已超过1500亿元。而根据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编撰《投资蓝皮书: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2)》,预计未来30年我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部门低碳化带来的累计投资需求将超过百万亿元。

    除了生产端以外,在居民端提高节能环保意识也同样重要。上述会议提到 ,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 ,努力形成全民崇尚节约的浓厚氛围。

    实际上,近年来冰箱等家电上突出显示的能耗、水耗指标,就是从消费端促进低碳改造的一个例子 。2016年以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修订发布了新版《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 ,即使通过网络进行商品交易,平台也应在产品信息展示主页面醒目位置展示相应的能效标识。同时,除了原有的冰箱、洗衣机、空调等41类商品需要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外,2021年又加入了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电力变压器、通风机 、平板电视、机顶盒等5类产品 。

    “政府规范水效、能效等指标,实际上是利用公信力影响公众的采购心理,引导和鼓励消费者购买能耗较低的产品,形成一种行为意识 。这种行为意识反过来会倒逼企业做研发的时候,主动往低碳、节能的方向去考虑,从而形成C端对B端的影响。”薛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来源(百家号) 作者(华夏时报)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