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从石油枯竭到石油无限:未来能源格局将如何重塑?

    2024年10月22日

    “十年后,全球将面临油源枯竭的危机!”

    美国总统卡特在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这一预言,犹如一枚潜水炸弹,瞬间在全球引发了滔天巨浪!

    但现在看来,卡特的预言并没有实现,石油仍旧如泉水般源源不断地从全球各地被开采,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然而 ,关于石油的争论始终未曾平息。

    石油 ,究竟是地球本身孕育的珍贵财富,还是来自遥远古代生物的馈赠?

    石油究竟是“生物遗产”还是“地球的隐秘财富”

    关于石油的来源,科学界始终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 :一种是有机成因论 ,另一种则是无机成因论 。

    关于石油的来源,科学界实际上始终存在着争论。由于石油的成分中蕴含了动物体内的有机物,许多专家和学者因此推测,石油是远古生物遗骸在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后所形成的,这便是有机成因说。

    有机成因理论,顾名思义,认为石油的“源头”是那些远古时期存在的生物。试想,数亿年前 ,地球上栖息着形态各异的生物,它们在死亡后,遗骸被覆盖在泥沙之下,经过高温和高压的“洗礼”,最终转变为如今人生就是博生存所依赖的石油。

    这种观点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 ,但背后却有着似乎合情合理的解释:全球超过99%的油气田集中于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岩之中 ,这难道仅仅是偶然吗 ?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 ,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实验 。早在2013年 ,美国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们将藻类置于一个密闭容器中 ,模拟地球深处的环境,给容器施加高温和高压,同时添加了一些催化剂 。

    经过一个小时的观察,容器中竟然显现出一种类似石油的物质,这一实验似乎在理论上证实了将生物转化为石油的可能性。

    然而 ,地球的历史悠久,已达46亿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是否真的有如此众多的生物接连“献身”,才造就了今天所拥有的丰厚石油储备呢?

    持怀疑态度的人提出了另一种看法:无机成因理论。

    这个理论指出,石油并不是来源于古代生物 ,而是源自地球自身的生成。早在19世纪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便提出了“碳化物说”,他认为地球深处的碳和铁会相互作用形成碳化铁 ,碳化铁与水反应后产生碳氢化合物,即石油。

    在另一个有趣的发现中,俄国科学家索科洛夫也提出了“宇宙学”理论。根据他的观点 ,地球在形成的早期阶段,大气中就充满了各种烃类物质。在地球冷却的过程中 ,这些物质被岩浆所吸纳,最终演变为石油 。

    与有机成因说相比,无机成因说似乎更具挑战性,令人质疑,但苏联的科学家们对此理论却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苏联的“油气巨赌”

    苏联 ,这个曾经的红色巨头,一直将石油视作国家的生命线。若石油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么苏联的“钢铁洪流”将会永远蓬勃不息。

    为了脱离对西方石油资源的依靠,苏联的科研人员们发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石油巨赌”。

    他们依据无机成因理论 ,在西方专家宣称“绝对不可能有石油”的区域疯狂钻探 ,最终结果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根据西方的有机成因理论,第聂伯河-德涅茨河盆地被认为不可能发现石油 。然而,苏联的科学家们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在此地钻探了61口井 ,令人惊讶的是 ,竟有37口井涌出了黑色的“液体黄金”。

    这一结果 ,毫无疑问是对西方有机成因理论的一记猛烈的冲击 。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苏联开采的石油中 ,几乎没有发现卟啉分子。卟啉分子作为石油的生物标记物,如果这些石油确实源自生物遗骸,那么卟啉分子的缺失是不可能的。

    苏联的“石油赌注”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不仅验证了无机成因理论的准确性,还向全球揭示了一种全新的能源格局 。

    石油,越来越多的开采?能源格局正在经历重大变革 。

    苏联的辉煌成就,使得全球目光聚焦于无机成因理论的巨大潜力。同时 ,来自各地的石油开采数据也似乎在有力地支持这一论点。

    在1971年,美国人在尤金岛的墨西哥湾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油田,名为“330区块”。

    最开始,专家们的评估显示 ,这个油田的可开采储量仅为0.48亿立方米。然而,到了1997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油田的原油开采量竟然飙升至1.59亿立方米 ,足足是最初预测的三倍之多 !

    更加让人困惑的是,这个油田的产出竟然还在不断上升,似乎永远不会耗尽 。

    而位于俄罗斯的罗马什金油田同样上演了一场令人瞩目的“奇迹”。该油田在1948年被发现,起初储量预计为20亿吨 。然而到2002年时,累计产油量已经逼近30亿吨,并且依然具备开采潜力 。

    难道 ,这些石油真的是从地下不断涌现出来的吗?

    为揭开这一谜团,科学家们对加州Guaymas盆地的热液喷口石油进行了碳14年龄分析,结果显示 ,所测得的石油平均年龄竟然不到5000年  。

    5000年 ,对地球那漫长的历史而言,简直如同瞬息之间。这也暗示着,这些石油并非源自古代生物的遗骸,而是在相对较为短暂的时间内孕育而成 。

    如果石油确实如无机成因理论所言,源自地球深处的无机物质 ,那么人生就是博对地球上石油资源的认知将会大大低估。

    依赖石油资源积累财富的国家,例如卡塔尔、沙特等,势必会继续收获丰厚的“石油红利”。

    告别“化石燃料时代”

    尽管石油资源的丰盈程度或许超乎人生就是博的设想  ,但人生就是博绝不能放松警惕。

    首先,石油的开采和使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全球变暖、雾霾 、水污染等问题与石油的过度使用密切相关。为了保护人生就是博的地球家园,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势在必行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是人生就是博的责任。

    其次 ,石油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均,这直接引发了全球各国间的利益纷争与地缘政治斗争。掌握石油,就意味着掌握了未来。为了争夺这一宝贵资源,各国之间剑拔弩张,甚至不惜以战争相向 。

    “去石油化”已然成为全球共识 ,众多国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在全力寻求新的能源解决方案,例如:太阳能、风能 、核能等。

    中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大国,在这场能源革命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为了达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重目标,中国正全力以赴推进新能源的发展 ,致力于能源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从对“石油枯竭”的恐慌 ,到对“石油无限”的新可能,再到如今的“去石油化”共识,人类对石油的认知历经了多次震撼式的转变。

    石油 ,这种被称为“黑色黄金”的液体,不仅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冲突与污染的源头。

    与其固执于争抢稀缺的石油资源 ,不如共同打造一个洁净 、可持续的能源明天。

    这 ,正是人类文明的最终抉择。

    来源(百家号) 作者(红石林的小竹)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