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2015年7月9日

    摘要 :本报告拟在分析融资租赁业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基础上,总结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特点 ,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潜力以及发展方向。本报告旨在说明 ,在经济新常态下 ,发展多种类型的非银行融资服务机构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融资租赁作为设备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兼具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设备进出口、中小企业融资等多种功能 ,是产融结合的典型领域。在一些发达经济体 ,融资租赁是企业设备融资的主要工具之一 ,其重要性仅次于银行信贷 。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历经数次沉浮后近年来进入增长的快车道,许多地方更是将融资租赁视为大有可为的新兴业态而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动其发展 。这一转变的背后不仅折射出政策和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更在相当程度上与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的一些特征相契合 。本报告拟在分析融资租赁业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基础上 ,总结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特点,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潜力以及发展方向 。本报告旨在说明 ,在经济新常态下 ,发展多种类型的非银行融资服务机构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

    近年来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1981年第一家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融资租赁业在中国正式诞生,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设备。最初几年市场一度十分活跃,不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理念偏差、法律税收环境不完善等原因,融资租赁业运作并不规范 ,蕴含着很大风险。进入20世纪90年代 ,受到欠租问题严重、政府不再为企业担保、银行和信托公司退出等因素的冲击,融资租赁业的风险全面爆发  ,陷入了较长时期的停滞发展阶段。直到2007年以后,随着银行业的重新回归 ,融资租赁业才开始逐渐走出困境,重新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上海  、北京、天津 、深圳等地区更是采取各种措施争相发展本地的融资租赁市场 。

    那么,近年来我国融资租赁业由冷转热的原因何在 ?具体说来 ,主要受到如下因素的驱动:

    ——融资租赁相对于银行信贷的优势日趋突出

    与银行信贷相比,融资租赁兼有融资和融物的特征,具有明显的优势 。例如 ,融资租赁的业务模式意味着其比较适合中小企业融资,而且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还不会导致负债率上升 。这些优势在近年来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显得尤为珍贵。

    ——融资租赁兼有的产品促销和投融资功能契合了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需要

    上世纪50年代初,现代租赁业之所以在美国产生,其背景之一就是美国的制造业生产出现过剩,在竞争的压力下 ,生产者开始将分期付款等信用销售方式与传统的租赁方式相结合,向消费者进行产品促销 ,融资租赁得以初现雏形 。可以说,产品促销是融资租赁在投融资以外的另外一个核心功能。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近年来许多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这驱动很多制造厂商纷纷成立融资租赁公司,以租代售、借租促销,扩大自身产品的销售 ;还有一些企业集团 、PE等独立投资机构也借着融资租赁这一平台 ,趁势整合上下游厂商形成供应链 ,据此提供生产以外的附加金融服务,以实现产融结合。可以说,近年来许多资本介入融资租赁业,正反映出在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出现生产剩余的大背景下 ,中国制造业力图突围的种种努力。

    ——融资租赁业的快速发展受到近年来兴起的融资服务机构多元化浪潮的影响

    中国一直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在19962007年融资租赁业务的停滞发展时期 ,银行信贷主要承担了为设备投资进行融资的功能。2007年以后 ,随着民营资本阳光化步伐的迈进,相关监管政策不断放松 ,中国开始出现了一股融资服务多元化浪潮,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 、典当行等非银行融资服务机构大量涌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2009年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的审批权由商务部下放至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使得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的成立更加容易,这一监管放松显著推动了融资租赁市场的扩张 。另一方面 ,2008年以后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快速发展 ,在银行信贷规模收紧的情况下对其他融资渠道的需求大幅上升,这也推动了包括融资租赁在内的各类融资服务机构的发展 。根据审计署公布的两次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绝大多数来自于银行借款,而到了20136月底 ,来自于银行的信贷资金占比大幅下降,相反 ,包括融资租赁在内的各类社会资本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重要资金来源。

    现阶段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2007年以来 ,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出如下特征:

    ——发展速度很快,但潜力依然巨大

    从绝对指标来看,自2007年到20146月底,全国各类融资租赁公司数量从93家增加到1350家,合同余额由240亿元增加为2.6万亿元 ,融资租赁总规模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在某些细分领域 ,融资租赁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设备投资方式。例如,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航空公司主要通过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方式购买飞机 ;其后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租赁方式。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 ,中国在册的商用飞机数量超过2000架,其中800900架飞机采用了融资租赁的方式。在某些发达地区融资租赁更是成为实体经济重要的资金来源。上海市的数据表明,2014年上半年上海社会融资规模为4482亿元,融资租赁贷款新增397.6亿元,相当于社会融资总额的8.9%。

    另一方面 ,从相对指标看 ,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水平仍然偏低,显示出很大的发展潜力 。以融资租赁GDP渗透率(租赁的厂房和设备投资总额与GDP之比)看,2012年我国和美国分别为1.24%1.86% ;以融资租赁投资渗透率(租赁的厂房和设备投资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之比)看,2012年我国和美国分别是3.8%22% 。高速扩张但潜力仍然巨大 ,融资租赁业这一发展特征,正与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特征相匹配。

    ——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制度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

    融资租赁是一个高度依赖外部政策环境的行业。在我国融资租赁业的以往发展历程中,相关制度建设曾经一度十分缺失。近年来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不论是国家层面对该行业的重视程度 ,还是具体的法律、监管、税收等制度建设 ,都取得长足进展 。不过整体看来 ,融资租赁的各项制度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还存在很多有待改进之处 。

    ——业务结构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以最大的融资租赁市场——上海市 20146月底的数据为例来分析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业务特征。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

    1)业务类型以单笔金额超过3000万元的大型业务和单笔业务金额在50万-3000万元之间的中型业务为主,单笔金额小于50万元的业务占据很低比重。这一特征表明,融资租赁在我国的服务对象已经向中小企业扩展,但还没有被小微企业充分利用。

    2)融资租赁业涉及的租赁物范围虽然日渐扩大,但仍以传统的项目为主,其中基础设施类融资租赁业务占比更是超过14 。这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正相契合。相比之下,美国租赁业的租赁物范围更加广泛,2012年基础设施类融资租赁业务占比仅为1%。

    3)从行业平均数据看,回租业务占据主导地位,直租业务占比较低。这表明,现阶段我国融资租赁更像是一种类贷款业务,融资租赁公司的功能发挥主要体现在融资方面,在“融物”方面的功能还有所欠缺。这一特征正与当前金融抑制背景下信贷资源仍是一种稀缺品的现实密切相关。

    新常态下我国融资租赁业的未来前景和发展方向

    ——从发展驱动力看,融资租赁业在我国前景广阔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 ,经济增速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不过 ,融资租赁业在我国仍然是朝阳产业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尚有许多服务功能和细分市场亟待开发,经济降速并不必然意味着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会降速。事实上,支持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原有驱动力依然存在 。例如,在我国政府和企业负债率高企的背景下 ,融资租赁能够避免一次性大额投资带来的过大资金压力这一优点将更具吸引力。此外,新形势还带来一些新的发展动力。例如,我国正大力推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与之相关领域的设备投资为融资租赁的业务扩张提供了新的空间;随着“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 ,企业走出去力度不断加大,通过融资租赁带动设备出口的需求在不断增大 ;随着财税改革的推进以及必要税收优惠政策的到位,更多的企业会从节税角度选择以融资租赁方式而非直接购买方式获取设备,等等。由于原有的发展驱动力仍然存在,新的发展驱动力又不断涌现,可以判定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融资租赁业仍将大有可为 。

    ——从发展方向看,我国融资租赁业将着重拓展业务领域 ,深化非融资功能,同时加强制度建设

    经济新常态不仅意味着增长速度的换挡,更意味着新的增长驱动力和好的发展质量。有鉴于此 ,我国融资租赁业应主要朝着以下三个方向进行发展。

    一是拓展业务领域。目前融资租赁项目主要以基础设施 、飞机船舶、传统制造业设备为主。未来应大力发展与制造业升级改造以及服务业相关的业务领域。如医疗器械 、文化产业设备、农业机械、新能源设备等领域,以往融资租赁业较少涉足 ,应该成为今后业务拓展的重点。

    二是深化非融资功能。融资租赁本身除了融资功能之外 ,在盘活固定资产、促进设备销售、满足企业技术改造的需要等方面都能发挥重大作用 ,我国在这方面尚有很大潜力可挖。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在法律方面 ,重点应补足现有体系的不足。例如对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的租赁业务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加强租赁物登记公示系统建设和租赁资产流通机制建设等 。在监管方面,应着重解决三类融资租赁公司监管规则不统一的问题。在多元化融资渠道 、会计税收制度、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也需作出持续的努力 。除了对已经初步建立的制度不断升级完善以外,还需要在新形势下考虑启动一些新的相关制度,例如在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融资租赁业务时,应获得专门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支持等。


    来源() 作者()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