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互联网金融机构获取个人信息会付出什么代价?

    来源:零壹财经 | 作者 :刘媛媛 | 2015年11月10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 、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

    2015年的上海地区为例,笔者从公开渠道查询到三起与非法收集 、使用个人信息相关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仅因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这一项遭受罚款的金额从10万到40万不等。

    (三)侵权方可能面临来自电信管理部门的相关处罚

    根据《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2013) ,对超过提供服务所必需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或者将信息用于提供服务之外的目的、以欺骗 、误导或者强迫等方式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双方的约定收集 、使用信息、泄露、篡改或者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等行为的,由电信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电信业务经营者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限期改正,予以警告 ,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向社会公告;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四)侵权方可能面临最高刑期七年的刑事责任

    根据201511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 ,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扩大追责主体范围、增加了量刑级别(最高刑期从三年提高至七年 。)

    简言之 ,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涉及的刑事罪名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和出售 、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对窃取、购买或出售 、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数量较大,或者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均应当依法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或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单位实施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应当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

    三、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避免由”个人信息”收集 、使用带来的法律风险?

    (一)互金机构应首先完善平台规则和用户协议中的相关内容

    123

    上篇 :

    下篇: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人生就是博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