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中国能源网 | 2018年4月17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业内人士相信,这不是简单的零和游戏,通过调节能力的提升可以创造更大的社会福利--当调节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提升后,电力系统便可以在更大规模上实现新能源的消纳。

    行动突破:

    灵活性改造、电网间互济是近期重点,储能发展被寄予厚望

    “十三五”期间,力争完成2.2亿千瓦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含燃料灵活性改造),开工建设6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和金沙江中游龙头水库电站 ,新增调峰气电规模500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力争达到500万千瓦;跨省跨区通道新增19条 ,新增输电能力1.3亿千瓦,消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约7000万千瓦 ;全面推进电能替代,到2020年替代电量达到4500亿千瓦时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上升至27%……指导意见不仅具有能源发展的导向作用,更设置了具体的目标指向。

    通过梳理对比发现,这些数据多与电源电网建设“十三五”规划保持一致,在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应用 、全面推进电能替代等方面提法较新。记者注意到 ,指导意见将“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发展与应用”作为推进电源侧调节能力提升的三大方式之一 ,与“实施火电灵活性提升工程”“推进各类灵活调节电源建设并行”二者并列 ,给予了储能技术突破与应用的高度重视,并对其发展路径做以具体阐述:新型储能技术研发重点在大容量液流、锂离子 、钠硫、铅炭电池等电化学储能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方面 ,提高新型储能系统的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 ;在调峰调频需求较大、弃风弃光突出的地区,结合电力系统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进度,建设一批装机容量1万千瓦以上的集中式新型储能电站,在“三北”地区部署5个百兆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开展在风电、光伏发电项目配套建设储能设施的试点工作;鼓励分布式储能应用;到2020年,建成一批不同技术类型、不同应用场景的试点示范项目。

    据参与指导意见起草工作的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研究人员介绍 ,文件所涉及的具体目标是综合考量后确定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将全国弃风率降低到5%~10%,弃光率降至5%以下 。“从现在进展来看 ,完成这一目标有一定压力,但这不是一道选做题,而是必做题 ,需要电力系统上下在调节能力方面的通力合作才可实现。”

    在这些工作中,火电灵活性改造是近期可推行的重点措施 ,也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研究人员认为,从试点工程推进来看,基本已验证了火电灵活性改造的可能性 ,无论是热电机组还是纯凝机组,灵活性都达到了接近国际领先的水平。而且从现行的辅助服务试点情况看,基本上可以把灵活性改造的改造成本和运行成本疏导出去 。其次,电网间的互济调节也是近期可突破的一个方面。在一个区域内通过电力调剂补缺,可充分释放电力系统潜在调节能力,本质上又不会增加任何成本 。而对于需求侧响应、电源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 ,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需要跨越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技术突破 ,持续不断地向前推进。

    123

    上篇:

    下篇: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人生就是博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