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风光储元年的情势与反思

    来源:储能100人 | 作者 :储能100人 | 2020年6月9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2020储能市场的热点莫过于新能源侧了 。

    自2019年年末以来 ,从安徽而起的风光储浪潮,已席卷大江南北。截至目前,全国大约有10个省份对新建风电和光伏项目都有加装储能的要求或倾向 。

    单从规模来看 ,仅湖南一省就超过700MWh,经过测算,内蒙的市场规模也在140MWh以上。这意味着 ,2020年仅以上两省的装机就已超过2019年储能装机总和。

    新能源侧的突然启动或许跟电网侧储能的暂停有关 。去年5月,随着储能被排除在输配电价之外 ,被严重削弱投资积极性的电网于同年12月正式叫停了电网侧储能。

    然而,由于消纳空间受限,电网对储能的需求依然迫切 ,不想牺牲自己利益来投资储能电站的电网将目光瞄向了发电企业。

    在各地政府和省网公司的“积极助推”下 ,储能在新能源侧的应用模式被大力推广,并有成为新能源“标配”之势,储能成本已被迫转嫁给新能源开发商 。

    实际上,新能源侧的储能,虽然名义上安装在电源侧,但其实却是电网来调用,可以称之为“电源侧的电网侧储能”。而在强势的电网面前,新能源企业为了并网不得不上储能 。

    此时,成本或将成为新能源企业唯一的考量因素 。

    低价竞争之殇

    一味追求低价偏离项目成本的不良现象已在招标及竞标中愈演愈烈。

    5月中旬 ,三峡新能源青海项目开标 ,1.699元/Wh的EPC价格再次刷新行业底线。业内普遍认为,如果按照足额的容量和循环寿命要求配置,这一价格已远低于行业公认的成本价。

    电力央企招投标一向是行业价格风向标 ,三峡新能源只看价格不看质量或许是出于无奈之举 ,但却给储能开了个不好的先例 。

    更为关键的是 ,如果所有业主都“以低价中标”为导向,容易诱发“劣币驱逐良币”、“逼良为娼”现象,会极大削弱上下游企业研发的积极性和发展动力 。

    这是中国储能产业现阶段的尴尬 ,恶性竞争将“储能商业模式缺失”这一问题再度凸显出来 。

    按照理想模式 ,新能源配储能是被寄予厚望的。在集中式光伏、风电基地布局大容量储能,通过平滑输出、参与调峰调频,可以提高电能质量,参与电网负荷平衡 ,从而优化新能源消纳。

    实际操作中并非如此 。由于买单和投资回收机制不明,在新能源企业看来,上储能属于纯粹的成本投入 ,如同早期加装SVG装置一样,并网之后很可能只是个“摆设” 。

    亦有不少厂商反馈 ,目前低价竞争日趋白热化 ,已经到了赔钱赚吆喝的地步。

    为了如期并网拿到高电价 ,很多企业火急火燎地上马储能项目 ,有的却走进了一条歧途。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没有企业愿意赔本做工程,到了一定程度再降低成本一定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只好通过单纯的偷工减料去降设备的成本 ,有些在系统容量上做手脚 ,有些甚至会用一些劣质的电池和PCS”。

    1234

    上篇 :

    下篇: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人生就是博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