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十四五”新能源消纳的思考

    来源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 作者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 2021年3月30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新能源消纳行稳致远

    “十四五”期间,新能源电力势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 ,也将承担更重要的历史使命,如何防范和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问题 ,应得到重视和解决,应多方着手,统筹规划 ,下好“先手棋”。

    因地制宜强战略,政策落实谋长远。一是可再生能源规划要与电网发展规划相适应 ,综合考虑新能源发展和电网安全性,合理规划新能源装机,优化网架结构 ,建立健康的成本分摊机制,促进新能源消纳。二是项目开发要因地制宜进行战略布局。“三北”地区结合特高压等电力送出工程布局大基地项目;水电丰富区开发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项目,有效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典型项目;中东部地区电价高 ,消纳能力强 ,应综合利用土地开发渔光互补、农光互补项目。三是强化产业政策落地 ,切实发挥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作用 ,提升各省区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积极性,目前尚处于“低温”运行状态下的绿证交易,亟需尽快完善以实现与市场建设的高效衔接,用“看不见的手”代替行政管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若能与可再生能源保障机制有效协调 ,可以稳定企业收益与现金流,提升项目测算经济效益,实现项目开发与市场交易相互促进。

    技术创新破壁垒,源网荷储强协同 。一是技术创新提高项目经济性,当前新能源发电技术和成本应对平价的全面到来,尚显得力不从心 ,在能源转型中胜任主力军角色更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发电利用小时数、降低度电成本、提高发电技术特性。二是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和波动性的问题,是制约其并网的关键,目前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手段有大电网和储能两种 ,一方面要加强电网建设,扩大电网互联、推进电网的智能化,以增强大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 ;另一方面需要转变观念,发挥煤电等传统火电调节电源作用,要加强氢能 、储能等技术手段的应用 ,尽快打破储能壁垒,对于配套储能新能源项目,要合理优化项目储能方案 ,以产业链的高速发展带动储能技术进步和造价下调,不断优化新能源储能性价比以确保项目收益。三是深挖需求侧潜力,推进源荷互动。随着大数据、物联网 、5G等信息与数字技术不断进步,通过构建需求侧智能管控系统,实现荷随源动、源荷互动,为新能源间歇性问题提供解决路径 。

    市场建设开新篇,产业发展拓空间 。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优先发展的电力市场机制 ,一是建立健康的成本分摊机制,平价上网不等同于平价利用,新能源利用不但包含自身发电成本,还需要考虑系统成本,系统成本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共同分担,才能更好消纳新能源。二是做好优先发电保障和市场化消纳的衔接,随着分布式能源和用户侧需求响应技术的进步,电力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新兴化趋势,以碳中和为契机 ,通过电力市场主体与新兴技术融合拓展 ,发售用等多重市场角色重塑,发挥“虚拟电厂”“负荷聚集商”等新兴市场主体的作用 ,进一步拓宽新能源消纳空间 。

    1234

    上篇:

    下篇:

    350 45px

    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人生就是博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