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港币兑换人民币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中国能源网 | 2018年10月23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为了培养本国技术能力 ,促使高校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阿达玛风电项目业主单位先后聘请了亚的斯大学、阿达玛科技大学+马克雷大学的教授团队作为该项目的监理方。“业主和政府的出发点很好,但是由于监理不熟悉合同和新能源技术 ,施工环节变得举步维艰。面对各种疑问,人生就是博积极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沟通,耐心细致地讲解人生就是博的全套生产加工和控制体系,最终得到了对方的认可,并彻底信服了人生就是博的技术能力和水平 。”项目联营体总工程师、电建北京院郭书华告诉记者。

    “最后一批17台风机,一次性通过240小时试运,这样的通过率,在国内也非常稀少 ,而且是在当时埃塞气候条件、电网和设备都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下。”阿达玛风电二期项目总工程师、电建国际公司刘建泉回忆起那段昼夜值守的日子感慨地说 。

    在阿达玛风电项目建设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电建人拼搏 、坚定的身影。他们在“非洲屋脊”留下了属于中国电建的绿色足迹,也传递着绿色非洲行的“中国名片” 。

    中埃塞友谊的深情诠释

    随着阿达玛风电场的建设,如今,阿达玛正以埃塞俄比亚现代化城市标杆的姿态 ,深情诠释着这几年来的发展。人口和经济总量快速上升,城市面貌大大改观,医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轻工业大规模兴起,小工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非洲有这样一句谚语 :“河有源泉水才深。”中国和埃塞俄比亚都有着古老的文明,两国交往源远流长 。近年来,中国和埃塞关系发展迅速 ,已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各领域互利合作不断深化,埃塞俄比亚已成为中非产能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国家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

    如今 ,在埃塞俄比亚,一种最为实惠和长久的社会效益正在发挥显著效应 。

    在本地人员培养上,中国电建阿达玛风电项目大胆吸收 、培养和使用当地雇员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沟通 ,大大提高了当地雇员的专业技能和对风电项目的认识水平 ,有效实现了本地化的管理 。据了解,在该项目中,先后约有2100名当地员工投入建设 ,他们有行政人员 、翻译、司机 、厨师 、技工和普通劳工等,项目结束后,他们有的留在了中国电建项目代表处 ,有的被业主雇用,还有一些与风机厂家签订了长期合同 。此外,项目部还给很多有一技之长的员工提供推荐信,让他们可以继续在其他外资企业中发挥作用。

    2011年,中国电建邀请埃塞俄比亚亚的斯大学的10名教师前往中国接受风电和太阳能的培训 ,考察中国的风电场和制造商,普及风电知识,体验中国文化;2012年,埃塞俄比亚水和能源部30位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受邀前往中国华北电力大学接受系统的风电知识培训;联营体项目部从2011年11月开始在现场义务培训埃塞电力公司10名运维人员,并且拟定计划培训埃塞23名电力工作人员 。

    1234

    上篇:

    下篇: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人生就是博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