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动力电池标准化为何“迟疑不前”?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中国能源网 | 2020年12月22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可见 ,电池的标准化在换电产业、降本增效、退役电池处理等方面,都将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

    电池标准化“迟疑不前”

    实践层面上,在认识到动力电池标准化的重要性后,各方也都在努力推动标准化建设 。

    9月初 ,GB/T《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已经通过了审核,该文件确定了可换电电动汽车所应有的安全要求、实验方法和测试规则。之后5项换电行业标准正式获得批准发布,内容涵盖锁止机构、冷却接口 、电池箱 、充换电设施建设、底盘式电池更换系统。

    国家层面不遗余力地推动换电标准化的同时,换电领域的三大机构也在不同维度推动换电标准的实施 :中汽协侧重于换电站的标准制订;中电联侧重于换电电池包的标准化;中汽联则侧重于换电的安全问题等。

    企业也在积极入局:据悉,前面提到的GB/T《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就是由北汽新能源、蔚来、中汽中心等单位牵头起草的;蔚来公司深度参与了已获批的国家5项换电行业标准的起草,其中三项是由其牵头编制的。

    然而,尽管各方积极参与,推动电池标准化 ,但回溯到现实,人生就是博却发现电池的标准化却迟迟未能顺利推行。

    以电池规格为例,目前的电池规格可谓“百花齐放” :据电池中国网不完全统计,2020年1-9月实现装机的电芯单体型号有近280个 ,其对应的电芯单体尺寸规格有300多种。其中使用较多的尺寸为(26.5±1)*(91.1±1)*(148±1),但也仅占装机总量的10.6%。

    动力电池繁多的规格类型与装机总量的占比形成鲜明对比。

    电池标准化在动力电池业中“雷声大雨点小”的怪异现象,确实令人难以理解。

    “标准化”的拦路虎

    “动力电池标准化”这么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为什么在现实的推进中却并不乐观?动力电池标准化“迟疑不前”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从宏观上来看,动力电池产业的迅猛发展令电池标准化一直“跟不上节奏” 。动力电池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成熟  ,各企业尚在探索之中,不同动力电池企业在选材、设计 、连接方式等方面往往不能达成共识。

    同时,行业内也缺少可以引导标准化形成的巨头。目前国内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企业格局呈现为“一超多强”(宁德时代领先),国外的企业多集中于日韩企业,众多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尚未对电池标准化问题达成共识 。

    更为现实的情况是,企业本身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李玉军表示“电池是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部分,电池的管理也是车企的核心技术” 。

    如此看来,多数动力电池企业会出于保密的考虑 ,不愿将自己制造的动力电池参数公之于众,这无疑会使得制定行业标准失去了必要的技术参数作为参考;同时 ,新能源行业前期,多数企业想乘国家政策的东风,以追逐补贴红利为主 ,短视利益导致行业企业“各自为战”,无暇顾及标准化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123

    上篇:

    下篇: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人生就是博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 XML地图